Ultra Suit 3.0 職人訪談 x Michael | 我們所相信的形隨機能、少即是多

Ultra Suit 3.0 職人訪談 x Michael | 我們所相信的形隨機能、少即是多

「我覺得Ultra Suit 3.0每一個細節都是回到我們所相信的形隨機能、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,我覺得是跟我們在做空間上面是非常吻合的。」身為室內設計師的Michael,將Ultra Suit 3.0的設計美學、機能性拿來與空間設計相比擬,有趣的是,雖然身處在不同領域,但卻致力於相同的目標。以下就讓我們來觀看Michael完整版的職人訪談影片。

職人訪談影片

本日來賓: Michael
職業: 「十一室研」Founder / 室內設計師
著用款式:Ultra Suit 3.0 經典黑/單排扣 

職人訪談

Ultra Suit 3.0

1.談談你是誰,(職業)平常都在做些什麼?

我是Michael,從事室內設計行業,之前住過美國、新加坡還有倫敦,之後就回來臺灣定居,然後開始從事這個設計行業大概5年的時間。

2.工作之餘你都做些什麼?

其實我蠻喜歡去看展,去住不同的飯店、去不同的餐廳吃飯,然後去各個國家旅遊看不同的設計。第一個是我覺得設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,像新加坡他們在設計方面特別著重於環境,因為他們物資很缺乏,像水、沙子、蔬菜等都是從國外進口,所以他們就特別著重於去解決自然資源的問題。去到倫敦以後,開始接觸到更多以前大師的作品,他們有更多的文化與歷史,就覺得他們對於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,有很棒的一個想法,然後他們怎麼樣讓人類跟未來跟這些歷史是共存的,與大自然是共存的,這些設計的想法我覺得很有趣。

我不是一個很受金錢驅使的人,但是我很享受那個成就感、去推動我前進的那種感覺。比如說客戶,他們的預算不是很很多,但是他願意把存很久的錢、想要開的第一間店交給我,我就會覺得很感動,我一定要幫你好好設計這個東西,或者是說可能比較年長的人,他說哦,這是我們退休後最後一間要住的房子,我們想要在這邊過剩下的下半輩子,然後就把這個房子交給你,我就覺得很感動,就會很有熱情想要幫他把這個東西做得更好。

我覺得在設計的這個過程中,我也會很深入的去瞭解使用者他的生活習慣跟生活方式,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做同樣一件事,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做著同樣一件事情,比如說去了不同的國家,大家都是在做吃飯這件事,但是有的人,他們喜歡用手,覺得直接吃這樣很瀟灑,但有的人,他希望吃飯這件事是非常有儀式感,注重包括餐巾紙、餐具呀,用的碗盤、杯子都是非常講究,然後都是非常有故事性。

其實這些東西都沒有對錯,但是最主要的是你想要達到的目的跟狀態是什麼,做了這個行業之後,讓我覺得我對人生更宏觀、包容性更高,去接受不同的文化,這東西蠻有趣的。

我覺得不管你是在生活、工作或是在設計,形式它是重要的沒錯,但其實它背後的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,就是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,這個為什麼也是真的才能夠打動人家,不管是讓人去消費,或者讓人去喜歡這個東西,這背後的故事跟背後的這個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。

3.你接下來想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?

短期之內,我希望能完成更多我覺得有趣且多樣性,然後有想法的案子
中期的話,我希望能幫自己蓋一個美術館,可以放自己收藏的地方
長期的話,想要參與去改變台灣整個設計的能量跟這些美學的東西

4.都在什麼場合穿西裝?

我覺得西裝他本身的意義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儀式感,可能是重要的場所、比較正式的場合,或者是表達某個重要的節日時會特別把你訂做的西裝拿出來。

Ultra Suit 3.0

5.你覺得穿西裝帶給人什麼感覺?除了設計外,你最注重什麼特色?
(實用性、功能性、售價、外型、流行、獨特、壽命)

我很重視西裝的布料、版型,然後材質。但是其實以往的西裝,對我來說不是說不喜歡,只是現在的工作型態比較沒有那麼適合,因為我們的工作型態可能會一直在轉換不同的身分跟環境,那這環境有可能是從工地到工廠,甚至下午又要去開一個比較正式的會議,傍晚的時候有空會去看美術展或設計展之類的,我覺得如果單只有一套西裝的話,沒有辦法去符合我每天的生活型態。

6.今天穿上Ultra Suit3.0後,你有什麼感受?有什麼是你喜歡的?最適合你的地方?

穿上去之後的那種舒適感是有讓我覺得很驚豔的。因為工作的關係,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蹲在地上看材料,他的延展性讓我覺得非常適合我的工作型態,同時還有防髒、防水的功能,就是融合了很多機能,但卻又保有很極簡、俐落的感覺。

在設計面,我覺得它透氣閥的收邊跟口袋裡還有一個內袋可以放零錢等巧思,這些細節其實跟我們在做設計時的想法是非常接近的,就是說我們在做的設計也都是受比較現代主義、少即是多的這個方向去著手。

很多時候真正難的設計就是表現在這些細節面上,他其實是有很多想法但卻又是隱晦的,不是說我好像特別想要去展現什麼,或是告訴別人我的身分跟地位,而是真的因為機能而去有這樣的形式。

我覺得每一個細節都是回到我們所相信的形隨機能、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,這是跟我們在做空間上是非常吻合的。就設計簡單來講的話,其實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,但是更宏觀的來看設計,他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,因為它代表了當時那個時代經濟、政治的狀況,然後這個時代大家生活的體驗是什麼,就會形成當時設計的一個型態。

就像現代主義的形成,當時歐洲都是那種巴洛克金碧輝煌的宮殿,或是羅馬的石柱,他為的是要彰顯身分告訴大家我很有權威,但是後來戰爭導致經濟衰退,所以歐洲人開始去思考說這些真的是我們生活上所需的嗎?我們真的需要這牆壁上有那麼多壁畫、金箔嗎?他真的會讓我們生活更好嗎?但其實不然,所以開始德國有了Bauhaus的出現,開始改變設計的想法與運用的材質,然後後來混凝土的發明,就又有那種水平帶狀的開窗,讓這空間裡是以光線來考量整體的配置。其實這樣的設計反而是可以讓你更能夠去思考,去好好的生活,所以說我覺得他不只是代表解決問題,而是代表著整個時代不管是經濟、生活狀況或是生活的哲學。

TRANZEND

Facebook:Tranzend Taiwan
Instagram:tranzend_taiwan
Email:sales@tranzend.co.uk


留言

此網站已受到 hCaptcha 保護,且適用 hCaptcha 隱私政策以及服務條款